Menu
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09日 瀏覽次數:1342

《中國中藥雜志》網絡首發論文


題目: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

作者:楊忠奇,高蕊,胡思源,元唯安,張磊,唐健元,鄒沖,李博,李曉暉,唐雅琴,魯路,倪世豪

DOI10.19540/j.cnki.cjcmm.20220601.501

收稿日期:2022-05-24

網絡首發日期:2022-06-06

引用格式:楊忠奇,高蕊,胡思源,元唯安,張磊,唐健元,鄒沖,李博,李曉暉,唐雅琴,魯路,倪世豪.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J/OL].中國中藥雜志.

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20601.501


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


楊忠奇1  高蕊2  胡思源3  元唯安4  張磊5  唐健元6  鄒沖7  李博8  李曉暉
唐雅琴1  魯路1  倪世豪1

1.廣州中醫藥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7;2.中國中醫科學院 西苑醫院,北京 100091;3.天津中醫藥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192;4.上海中醫藥大學 附屬曙光醫院,上海 201203;5.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 201203;6.成都中醫藥大學 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5;7.江蘇省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8.首都醫科大學 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北京 100010;
9.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1


摘要 人用經驗對于中藥新藥研發具有重要意義,為獲得可靠的人用經驗數據,中國藥學會中藥臨床評價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起草《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強調人用經驗研究目的要明確,圍繞臨床適應癥和處方闡述中醫藥理論依據;通過處方臨床定位、目標人群分析臨床優勢或治療特點,闡述臨床價值;評估處方飲片劑量和藥味數量,說明制備工藝及與中藥新藥工藝路線基本一致,分析工藝未來大生產的可行性,說明劑型選擇的合理性,初步評估處方中藥材資源。制定合理的人用經驗研究方案,在人用經驗臨床資料收集中要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和避免利益沖突,根據不同臨床資料特點采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制定質量控制措施保證臨床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可靠和可溯源。臨床數據相關定義應統一明確,采取措施避免偏倚,數據經過治理后方可開始統計分析。通過人用經驗研究明確處方臨床定位、應用人群、常用劑量、療程、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從而對人用經驗數據開展討論,形成規范的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報告。


[關鍵詞]  中藥新藥;人用經驗;專家共識



    臨床實踐是中藥新藥處方的主要源泉,中藥新藥往往在研發前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基礎。2019年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要求“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加快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首次在官方文件出現“人用經驗(human use experience,HUE)”。2020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中藥注冊審評采用“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證據體系,綜合評價中藥的臨床有效性與安全性。2022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基于人用經驗的中藥復方制劑新藥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明確基于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發路徑,強調高質量人用經驗數據重要性。

    中藥人用經驗是指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的用于滿足臨床需求,具有一定規律性、可重復性的關于中醫臨床診療認識的概括總結。具有良好人用經驗數據的中藥新藥可申請豁免非臨床有效性研究、Ⅰ期臨床試驗和Ⅱ期臨床試驗等[1]。因此,人用經驗對于縮短中藥新藥研發周期和提高研發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在“三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體系中,“中醫藥理論”和“臨床試驗”已有比較成熟的指導原則,但如何收集和總結中藥人用經驗,形成良好人用經驗數據的技術體系尚待完善。由于中醫臨床實踐以辨證論治為主,中醫證型復雜多樣,臨床處方靈活化裁,簡單歸納總結臨床資料往往難以得到高質量的人用經驗數據。為獲得良好的人用經驗數據以支持中藥新藥研發,結合前期學術探討與具體品種實踐經驗,中國藥學會中藥臨床評價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起草本共識,強調中藥人用經驗研究應以目標為導向,通過人用經驗研究為新藥研發提供指導,申請豁免非臨床有效性研究、部分非臨床安全性研究、Ⅰ期臨床試驗和Ⅱ期臨床試驗等,據此設計合適的研究方案并組織實施。


1、處方的中醫藥理論依據

    中醫藥理論是在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下,以整體觀為指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具有鮮明傳統文化特征的理論體系,涵蓋中醫的健康觀念、疾病認識、用藥理念、診療行為和價值取向諸多方面,形成了辨證論治、靈活兼顧的處方用藥特點;開展人用經驗研究,首先要講清楚擬開發處方的理論依據。

    中醫臨床思維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通過臨床實踐積累發現疾病發生發展普遍規律,針對疾病核心病機提煉出統一處方,或是針對中醫證型特點提煉出統一處方,處方統一才可能進行人用經驗總結。因此開展中藥人用經驗研究,首先要梳理擬開發處方臨床適應癥涉及的中醫藥理論,包括病因、病機、中醫證型及其演變規律、治法治則。病機是中醫對疾病共性規律的認識,病機是相對恒定的和有規律的;充分闡述掌疾病的病機,“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形成基于核心病機的固定處方,是進行中藥人用經驗總結和新藥開發的基礎[2];之后再對擬定處方進行分析,梳理處方與劑量形成、演變、固定過程和方解,闡述藥物性味、歸經、配伍和劑量,總結處方的辨證、治則治法、功能主治和使用人群;圍繞處方臨床適應癥相關著作、醫案、醫論、醫話等資料進行整理,對學術流派形成、發展和傳承脈絡進行歸納,總結出其臨床診療思維和處方立論,分析其臨床適應癥病因病機、辨治規律、組方原則和用藥特點。

    對于某些民間驗方或臨床醫生經驗方,可能尚沒有形成完善的理、法、方、藥中醫藥理論體系,但如在臨床應用中觀察到較好療效,也可以開展中藥人用經驗研究,不宜將處方是否具有合理的中醫藥理論解釋作為開展中藥人用經驗研究的前置條件。


2、臨床需求評估

    臨床需求是所有新藥研發出發點,中藥新藥研發應基于“滿足臨床需求,發現臨床價值”,以“中醫臨床價值觀”指導,通過研究發現中藥新藥多元臨床價值,具體包括中藥新藥的治療作用、輔助治療作用、改善疾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治未病、給患者提供治療選擇、使用方便和藥物經濟學優勢,也可以是與西藥合并使用減毒增效等方面;與之對應中藥新藥可以是病證結合、專病專藥或證候類新藥等[3]。開展人用經驗研究前要確定處方的臨床需求并開展評估,包括目標適應癥的流行病學情況和治療方法,與已有上市藥品和其他治療手段進行比較,唯有較好臨床價值與應用前景的處方,才適合開展人用經驗研究。目前已有上市中藥品種眾多,許多產品功能主治雷同,因此處方臨床需求評估目的就是挖掘出處方獨特的臨床價值,分析其臨床優勢或治療特點,避免中藥新藥開發低水平重復。

    一般而言日常臨床實踐描述的臨床適應癥或主治范圍比較寬泛,處方功能主治界定可能存在主次不清,與中藥新藥開發技術要求有較大距離。因此,人用經驗處方評估的關鍵在于臨床定位精準,目標人群清晰,包括年齡、性別、疾病的病情、病程、分期、分型或分級、中醫證候等信息,這樣就能夠評判該產品是否是臨床所需求的,對劑量、療程、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數據評價就有了標準。


3、藥學基礎評估

    處方應按方解中的“君、臣、佐、使”排列,書寫科學規范的炮制品名稱,注意處方的統一性、完整性和有序性[4]。在回顧處方從產生、使用、發展、變化的歷程的基礎上,對處方藥味、飲片劑量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評估。遇以下情形需更加關注安全性問題,在開展人用經驗研究前一般應開展必要的毒理學評價:①含有毒藥材或現代研究公認有毒性藥味的處方與制劑;②處方中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③處方飲片劑量明顯超過藥典規定;④處方包含無法定標準的飲片;⑤特殊人群或特殊給藥途徑。

    確保處方藥味及用量、制備工藝一致是開展人用經驗總結及后續研究的前提。中藥制備工藝分傳統制劑工藝和現代制備工藝,傳統制備工藝包括中藥飲片經粉碎或僅經水或油提取制成的固體(丸劑、散劑、丹劑、錠劑、茶劑等)、半固體(膏滋、膏藥等)和液體(湯劑、合劑、搽劑、洗劑等)傳統劑型;由中藥飲片經水提取制成的顆粒劑以及固定處方水煎劑;中藥飲片經粉碎后制成的膠囊劑;由中藥飲片用傳統方法提取制成的酒劑、酊劑等[5];現代制備工藝往往涉及分離純化工序,或者采用現代制劑和特殊給藥途徑。無論采用傳統制劑工藝還是現代制備工藝,應評估藥用物質基礎及其吸收、利用的變化對人用經驗研究結論的影響。

    應根據不同人用經驗研究的目的,滿足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過程及制劑質量控制要求。擬申請豁免非臨床有效性研究的,應至少保證投料飲片符合法定標準;無法定標準的原料應開展必要的毒理學評價,并研究制定質量標準。擬申請減少長毒實驗動物種類或豁免Ⅰ期臨床試驗的,處方中不得含有毒性藥材且僅限于外用制劑和口服制劑,應完成中試以上規模的生產工藝驗證,制劑質量標準應與IND技術要求相當。擬申請減免Ⅱ期臨床試驗的,制劑所用樣品一般應采用生產規模制備的樣品,生產應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申請豁免臨床試驗直接上市的(如注冊分類3.1和3.2的制劑),應完成全部藥學研究工作,明確生產工藝及關鍵工藝參數的合理范圍,建立基本完善的質量控制方法,保證上市后藥品批間質量一致。建議在立項早期關注處方中藥味原料的供給穩定性和質量可控性,及生產工藝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可行性。還應考慮目標人群用藥特點及需求,評估不同劑型載藥量、穩定性、順應性、可攜帶性等方面的優點和缺陷,科學合理選擇劑型等[6]。


4、研究方案制定與醫學倫理審查

    通過對擬開發處方調查評估,具有較好開發前景的,組織專家制定中藥人用經驗研究方案。中藥人用經驗研究研究方案應包括基本信息、背景資料、研究目的、研究設計、人用經驗臨床資料的收集方法、具體內容、步驟和實施路徑等;描述臨床目標適應癥的有效性指標和安全性評價指標;描述人用經驗臨床數據質量控制和保證措施,說明試驗數據的采集與管理流程,擬采用統計方法和統計分析軟件。

    應用已有臨床數據開展人用經驗回顧性研究,由于不存在治療措施干預、不影響患者常規臨床診療路徑與診療權益,根據《涉及人的生物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后,可以免除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要對人體材料的身份信息去識別、匿名化。前瞻性人用經驗數據無論是臨床觀察、觀察性研究或干預性研究,知情同意仍是受試者權益保護的核心,其臨床研究方案應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取受試者知情同意并做好受試者權益保護。在人用經驗臨床觀察中要特別注意臨床決策誘導問題,避免研究者可能并未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最合適的診療方案而選擇研究治療方案;或者給患者選擇指定處方導致臨床決策偏倚,或者為了臨床觀察額外增加患者費用等,關注否及時發現、處理、追蹤和救治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并對是否屬于不良反應作出判斷、及時告知受試者和向醫學倫理委員會報告[7]。

    人用經驗臨床數據主要來源于名老中醫本人或其團隊,或者由相關醫療機構提供;在產品開發或轉讓中名老中醫本人或其團隊,或者相關醫療機構是受益人。因此,強調醫學倫理和利益沖突原則在人用經驗研究中十分重要。醫學倫理委員會不僅要審查研究方案,必要時也可以對人用經驗研究報告開展審查并提供獨立的審查意見。對處方所有人及相關機構提供的人用經驗臨床數據,無論是回顧性數據還是前瞻性數據,建議申辦方委托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現場核查與數據分析,避免出現臨床數據選擇性偏倚、夸大療效與隱藏不良事件,現場核查與數據分析人員應簽署利益沖突聲明并對委托人負責。


5、人用經驗臨床資料收集

    人用經驗臨床資料來源眾多,收集方法各異,應根據不同資料特點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對處方提供者、代表性專家、學術繼承人和師承團隊的訪談,注重詢問其對臨床適應癥的病因、病機、治法認識和組方原則,個人臨床應用經驗、心得體會和典型案例,保留受訪專家個性和特色,訪談結束后加以概括,結合其醫論、醫話、論文、著作等,重點闡述處方的中醫藥理論依據。

    病歷是人用經驗重要信息載體,包括門診病歷和住院;合格的病歷資料應具備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具備病名診斷、中醫證候、主訴、現病史、刻下癥、初診、復診和處方用藥信息;有體現治療效果的描述;以及病史、體檢、理化檢查指標、療程等信息。病歷書寫不完整、缺失重要診療信息、處方用藥不完整或不明確的病歷不宜采用。病歷整理屬于回顧性研究方法,由于受臨床病歷記錄完整性和準確性影響,開展人用經驗總結應具備較多病案數量。除非事先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說從病歷中總結出處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準確數據比較困難,所以對臨床病歷總結重點在明確處方應用人群、常用劑量和療程,推測其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據此評估處方的臨床價值[8]。

    基于中醫臨床實際,人用經驗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應主要來自觀察性研究或隨機對照試驗,觀察性研究根據是否設立對照組分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觀察性研究存在研究人群異質性較大、數據來源較多、各類混雜因素和偏倚較多特點,為保證觀察性研究數據的可靠性,應制訂數據采集的標準操作規程或者其它預先規定收集數據的文件。如已經開展了隨機對照試驗,可參照目前臨床試驗報告規范進行材料總結。由于臨床研究并非以申報新藥注冊為目的,可能會出現某些觀察指標差異的情況,在材料總結時應予以的說明。通過對觀察性研究或隨機對照試驗總結,重點在初步明確處方有效性和安全性,從而為后續研究提供支持。

    真實世界研究是指針對預設的臨床問題,在真實世界環境下收集與研究對象健康有關的真實世界數據,通過分析獲得藥物的使用情況及潛在獲益/風險的過程,其數據來源于衛生信息系統、醫保系統、疾病登記系統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等。與西醫有比較明確診斷標準、病名、臨床指南和治療規范比較,目前中醫臨床實踐中醫病名寬泛,某些情況下以癥狀作為病名,中醫證型沒有明確診斷標準,證型命名可由醫生自由組合且變化甚多,治療方案更是強調因人而異,因此難以產生格式化數據;對這類真實世界數據進行治理與分析,可提供一些中藥安全性數據,較難提供有效性數據。因此,鼓勵醫療機構按照真實世界研究要求,構建符合真實世界數據要求的臨床科研一體化系統,為未來開展基于真實世界的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創造條件[9]。  

    由于人用經驗臨床資料來源復雜多樣,其原始數據全面、客觀與真實性顯得非常重要,是后續開展數據治理與統計分析的基礎。因此倡導未來應建立中藥人用經驗質量管理規范(Good Experienc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GEP),以保證人用經驗數據的可靠性。


6、人用經驗臨床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

    人用經驗臨床數據管理首先要保證來源的合法合規,知識產權歸屬清晰,臨床數據相關定義應統一明確,如疾病診斷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醫證候診斷按照《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國家標準》等。制定人用經驗數據質量控制措施,保證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可靠;建立數據采集和錄入的標準指南,確保錄入數據與數據源的一致性,數據均應該可以溯源,提交數據與原始資料一致。由于人用經驗數據來源臨床實踐,如收集的不是一段時間內所有病例,或隨機選擇的治療病例,可能產生選擇偏倚;如果療效指標為主觀指標而未采用盲法,可能產生觀察偏倚;因此人用經驗數據的偏倚和混雜的控制十分重要,應采取嚴格措施減少選擇偏倚、信息偏倚和混雜,尤其是傾向性評價。

    在確定目標適應癥和人群后,人用經驗臨床關鍵數據是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數據;臨床療效指標應該是同行認可的療效標準,可以是疾病臨床終點(如死亡)、重要臨床事件(如腦卒中)和理化檢查指標;或是中醫證候、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在安全性數據分析方面,有些臨床檢查可能缺失,相關記錄尤其是門診病例的隨訪與記錄往往不完整,要特別注意避免安全性被低估。

    由于臨床觀察往往采用較寬泛的診斷和排除標準,應盡可能提供較大樣本量,才能夠分析其臨床療效和發現常見的不良反應。人用經驗臨床數據存在不完整、數據標準/模型和描述方法不統一等問題,難以直接成為可分析數據,必須經過規范的治理過程,對數據類型、結局評價、偏倚評估、混雜因素及缺失值的逐一處理,涉及數據脫敏、提取、清洗、轉化、傳輸和存儲等環節;經過治理后數據如符合分析要求,則按照研究方案要求選擇相關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10]。


7、人用經驗研究討論

    通過中藥人用經驗研究獲得的證據,目前看來不適合GRADE(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證據分級系統和牛津大學證據分級系統,也不適合國內有關學者提出的中醫藥證據分級系統;因此對于人用經驗研究可按照“講清楚,說明白”方法開展討論?!爸v清楚”即指通過人用經驗研究,講清楚擬開發處方來源與中醫藥理論依據,處方組成、方解、功能主治、藥材、制劑工藝及成藥性;臨床定位、目標人群、劑量和療程;“說明白”即指通過人用經驗臨床數據分析,初步明確處方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通過風險/受益評價,綜合評估其臨床價值,為申請豁免非臨床有效性研究、Ⅰ期臨床試驗和Ⅱ期臨床試驗等提供支持,并指導后續研發方案。


8、人用經驗研究報告結構與內容

    良好人用經驗研究包括處方來源清晰,符合中醫藥理論,制備工藝合理,明確的臨床適應癥、臨床定位、目標人群、用法用量和療程,初步明確其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風險/受益評估提示具有較好臨床價值。建議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報告結構和內容如下。

8.1 報告封面  

    包括處方名稱、研究題目、研究類型、研究開始日期、研究完成日期、研究者、研究單位、統計學負責人及單位、藥品注冊申請人、注冊申請人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報告日期和原始資料保存地點。

8.2 簽名頁  

    研究者對報告的聲明,確認該報告準確描述了人用經驗研究過程、結果并簽名。

8.3 報告摘要  

    應當簡潔地說明人用經驗研究要點,通常不超過3頁,主要包括處方來源、處方提供人或代表性醫家及其工作單位、中醫藥理論解析、制備工藝、臨床適應病證、臨床定位、目標人群、用法用量、療程、數據治理方法、統計分析方法、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注明人用經驗研究題目、主要研究者、研究單位、起止日期和研究目的。

8.4 報告目錄  

    列出人用經驗研究報告的內容目錄和對應頁碼,包括附錄和列表資料等。

8.5 縮略語  

    應以列表形式提供在報告中所使用的縮略語、特殊或不常用的術語定義或度量單位。正文中首次出現的縮略語應規范拼寫,并在括號內注明中文全稱。

8.6 倫理學和利益沖突聲明  

    申明本研究遵守醫學倫理準則,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附件須提供倫理委員會批準件、向患者介紹人用經驗研究的材料和受試者知情同意書樣本。申明人用經驗研究各方人員可能獲益情況,承諾保證本研究獨立、公正和客觀。

8.7 研究機構與人員  

    列出參加人用經驗研究醫療機構、合同研究組織和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等機構名稱;列出各單位主要研究者/負責人的姓名、學歷和職稱/職務。

8.8 報告正文

8.8.1 前言  

    介紹處方來源、處方提供人、代表性醫家及其工作單位基本情況,臨床適應癥的流行病學情況、現有的治療方法和臨床需求。

8.8.2 研究目的  

    明確人用經驗研究目的,包括為新藥研發提供指導,申請豁免非臨床有效性研究、部分非臨床安全性研究、Ⅰ期臨床試驗和Ⅱ期臨床試驗等。

8.8.3 闡述中醫藥理論  

    梳理臨床適應癥涉及的中醫藥理論,包括病因、病機、中醫證型及其演變規律、治法治則。分析處方與劑量形成、演變、固定過程,與處方臨床適應病證病機相適合的方解。圍繞臨床適應癥闡述名醫臨床思維和學術思想;圍繞處方闡述藥物性味、歸經、配伍、劑量、治則治法、功能主治、組方原則和用藥特點等。

8.8.4 臨床需求評估  

    分析處方臨床定位,明確目標人群,包括年齡、性別、疾病的病情、病程、分期、分型或分級、中醫證候等信息;與已有上市藥品和其他治療手段進行比較,分析是潛在的臨床優勢或治療特點,闡述處方的臨床價值。

8.8.5藥學基礎評估  

    對處方飲片劑量、藥味數量進行合理性分析,評估是否有合理的日服生藥量和藥味數量以保證臨床治療需求。詳細說明制備工藝及與中藥新藥工藝路線與基本一致。如果處方已經形成醫院制劑還應列出制劑質量控制標準。說明擬定工藝未來大生產的可行性,能夠滿足未來大生產質量均一、穩定可控的需求,說明劑型選擇的合理性,初步評估處方中藥材資源。

8.8.6 醫學倫理學與利益沖突  

    說明為保護患者隱私和受試者權益采取的措施;說明人用經驗研究各方和受益人關系,以及為避免利益沖突采取的措施。

8.8.7 人用經驗臨床資料收集  

    根據不同資料特點說明資料收集方法,包括訪談、文獻研究、病歷整理、觀察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或真實世界研究等。

8.8.8 人用經驗臨床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  

    臨床數據相關定義統一明確,制定質量控制措保證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可靠和可溯源,采取措施避免偏倚。經過治理后數據符合分析要求,列出統計分析方法,明確處方應用人群、常用劑量、療程、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8.9 討論與結論

    對于中藥人用經驗研究按照“講清楚,說明白”要求開展討論并得出結論,結論應清晰明確,包括是否申請豁免,是否推薦繼續研究或申報注冊等。

8.8.10 參考文獻與附件

    列出本研究有關的參考文獻和文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致謝]  本共識起草得到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高敏潔、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羅玉冰、南京醫科大學于浩、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劉靂、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何毅、浙江萬邦德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張建兵、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王木蘭、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趙賓江、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京昆、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劉暉、廣州博濟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譚波、廣州循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周杰、北京卓越未來國際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辛毅大力協助,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2018YFC1707401)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創新項目( 2020JDB07)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2102010013);

[通信作者]  
楊忠奇,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藥臨床研究/中醫心血管內科

原文鏈接:中藥人用經驗研究專家共識.pdf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或引用的文章、圖片、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供學習參考。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轉載請標注作者及出處。


?2021 粵ICP備2020090111號 廣州循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青青久久久久精品亚洲av中文,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中文欧美日本综合